微信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铜牛 搭乘着开往春天的地铁
  发布时间:2006-09-22  字体:[][][

 谈到“神六”上天,我想全国人民都不会忘记这一举国同庆的历史时刻,北京铜牛针织集团的每一个员工更是难以忘怀,因为他们也曾为这重大事件出了一份“牛”力。航天员身上所穿的内衣正是铜牛针织集团所制,能够在全国众多纺织服装业脱颖而出,体现出了铜牛集团的综合实力。铜牛针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张为民说道:“铜牛像每一个制造企业一样,整个集团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需求从实践得来
 
铜牛集团前身是北京人民针织厂,1952年建厂,1997年改制设立铜牛集团公司,铜牛秉承了集50年针织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和经验,是一家传统的内衣制造业。那么,这样一个传统的针织企业,他的信息化又是怎样快速发展起来的呢?张为民向记者娓娓道来,“铜牛集团从组建以来,每三年做一个企业发展规划,规划的过程中包括了企业的整合、品牌的提升等内容。” 随着企业的调整、整合、发展、产品的提升、体系的落实、文化的生根落地,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便慢慢地显现出来,正是因为这种需求,使得铜牛在得知要从城里的老厂搬到郊区的新厂后,提出了三个结合,“新厂一定要和技术改造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和信息化相结合,做到这三个结合,我们的企业就会健康快速的发展下去。”张为民自信的说道。
 
铜牛的信息化从开始走到现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只是在经营部里有一个管信息的人,当时所谓管信息就是对数量极少的几台PC机的维护、一些小软件的使用。后来结合新厂建设随着产业内部的变化和调整、对信息化的需求、管理结构的改变从一个人便扩大到了一个信息中心部门;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断得增强,现在的铜牛集团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信息科技公司。
 
正是这样一个脉络和过程与铜牛的发展过程紧紧相连。实际上集团公司的信息化从原始的一个部门快速发展到自己的信息科技公司,与承接科委的科研项目是密不可分的,这又更进一步地促进了铜牛集团信息化的发展。
 
两大系统成就网络化制造
 
北京铜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网络技术部经理刘毅向记者介绍了与科委合作的项目,“我们接的第一个项目叫‘网络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当时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即制造要网络化,如现在集团和生产部门是分开的,集团要怎样去监管生产,获取生产的数据,这就是一个网络化制造的概念。我们承接这个项目后,科委也给了大量的支持。”
 
网络化制造示范工程,主要涵盖了两方面的系统:供需链系统和ERP系统。供需链系统主要用在铜牛集团的营销方面,是一个供求的关系,比如销售部门和销售公司接受了一些订单,要把这些订单直接下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按照订单做成成品传给销售公司,这是一个供需链的关系。那么,股份公司接到这种供需链的需求之后,会组织自己的生产部门进行生产。这个生产的过程,就需要一个ERP系统进行支持。这一整套工程做完之后,供需链系统取代了以前简单得进销存系统,功能更完善了,还涉及到了一些财物的系统,实现了与生产制造相结合;至于ERP系统,当时主要针对供需链系统而做,只做了一些初步的建设,由于当时经验上的匮乏,在ERP系统做完之后,验收时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这个系统并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尽管实现了生产上的管理、生产的流转、人员工资的费用的统计、库房的管理等功能,但与当初想象的ERP所实现的功能有些差距。不过,“网络化制造”最终通过了验收并得到了科委一定的肯定。
 
MES助铜牛实现底层数字化
 
在承接第一个项目的基础之上,铜牛又接了科委的第二个科研项目,即MES——制造执行系统,MES是铜牛在做了一期的“网络化制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为当时做完ERP后参与一期项目的人员感觉到作为企业来讲,更注重的还是生产方面的事情,如生产流程的管理,生产数据的采集、调度等方面。在一期“网络化制造”中,这些方面只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没有深入下去,但是也具备了一定基础,现在做起MES便更得心应手。从目前的实施状况来看,比较顺利,因为有了第一期做基础,生产车间应用系统的人员在依靠信息化程度,以及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是为MES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目前MES系统主要实现了在线生产的监控,数据的采集,以及根据这些信息产生生产的调度、计划的管理等。这个项目将在2007 年初完成。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看到铜牛如今的信息化发展,你也许想不到他们在最初实施信息化时也曾经有过迷茫。张为民踌躇地说:“因为对纺织实施信息化没有经验,也没有可借鉴的例子,我们当时只能自己摸索,根据自己的管理流程选择相应的软件,当时铜牛在进行软件招标时也遇到了很多大公司。国内外的软件厂商都有过接触。通过一段时间对他们产品的了解,结合我们的管理现实,慢慢地摸索感悟,也请了一些专家帮忙论证,究竟铜牛信息化用什么样的系统才是最好的?”
 
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对信息化也有了一些认识,国内的实施公司对国外软件的消化有限:第一,国外公司不会授权改变内部的程序,只负责实施;第二,实施过程中,对软件的理解和使用也不是特别的精准。这样就给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了很大阻碍。想让如一张白纸的我们一下提升到世界顶级水平,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非常多。国内很多开发商,思路也基本模仿国外软件商,量身定做的份额很少,只有20—25%可以改动。剩下的都是不可动。
 
种种原因,让铜牛集团不得不选择一条属于自己也是最适合于自己的信息化道路。
 
美好愿景
 
目前,铜牛集团的电子商务已初见成效,不仅有网上支付系统,还有自己网站上的BBS,可以随时看到客户对铜牛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
 
张为民用一句话来形容铜牛信息化的现状和前景:“铜牛集团信息化道路正如搭上了开往春天的地铁。”信息化不断的提升发展,这是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铜牛集团才可能继续提升。铜牛自己勾画了一个“十一五”的铜牛信息化发展的规划。随着企业集团不断的发展、板块不断的做大,信息化工作要继续不断的跟进。张为民“牛”劲十足地说道:“我们计划要把集团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延伸到各下属企业;集团本身的信息化也要不断巩固深化,最终真正实现整个工厂的数字化生产;还要通过集团公司的信息科技公司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为整个纺织行业提供能够适合纺织企业需要的产品,为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化建设尽些薄力。”
 
我想正是铜牛集团上下员工的这股牛劲,使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着……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本刊记者 王征 刘路
上一篇:铜牛采购新政    下一篇: 人心齐 企业兴
上一篇:铜牛采购新政
下一篇:人心齐 企业兴